艾叶飘香时,端阳情更浓。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厚植家国情怀,近日,太原市迎泽区山水城小学隆重举行“诗意端阳节,稚子诵华章”思政课主题大讲堂活动。全校师生通过诗朗诵、故事讲述、文化展演、亲子包粽等丰富形式,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端午文化内涵,传承屈原精神品格。
汨罗长歌 千年回响
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!”活动在五年级二班同学深情演绎的《屈原故事》中拉开序幕。三位小演员以对话形式,生动再现了屈原从少年立志、变法图强到以身殉国的悲壮人生。“楚国的山河记得他的眼泪,汨罗的江水记得他的衣冠”,当学生用稚嫩而坚定的声音讲述屈原“宁赴湘流,葬于江鱼之腹中”的抉择时,现场师生无不动容。
展开剩余77%背景屏幕上,水墨晕染的汨罗江、激荡的龙舟影像与铿锵的解说交织,将“爱国、清正、求索”的屈原精神具象化。特别是三人齐诵“学习是最好的继承,纪念是最好的传承”时,全场响起热烈掌声。
诗舞端阳 文脉绵长
“那个仰天长问的倔强身姿,斧凿成千年时光的剪影……”随着《端午断想》的配乐响起,学校朗诵社的孩子们以饱满的情感,将诗歌中的历史厚重感层层铺展。舞蹈队员以现代舞诠释“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缨”的意境。
“龙舟是千年的呼唤,粽子是不忘的初心”,诗中意象通过LED屏上奔腾的江涛、摇曳的荷灯得以延展。当“长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”的吟诵回荡礼堂,让人不由得感慨:“原来端午节不只是吃粽子,更是中国人精神力量的传递。”
巧手承古 粽情暖心
文化传承的感染力从舞台蔓延至实践。活动中最温馨的环节莫过于“亲子包粽”互动。由家长代表组成的“粽子天团”现场演示传统四角粽包法:粽叶作舟,糯米为基,红枣点睛,麻绳紧系。“棱角分明的粽子,堂堂正正的中国心”——家长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文化寓意,孩子们认真记录每一个步骤。
教学视频播放后,学生代表在家长指导下动手实践。尽管初学的粽子形态各异,但缠绕的棉绳中满含热忱。“我包的粽子露馅了,但妈妈说‘文化传承贵在真心’!”刘同学举起作品笑得灿烂。家长分享:“教孩子包粽时,我仿佛看到小时候外婆教我的场景,这就是血脉里的文化记忆。”
此次思政大讲堂创新融合"讲、诵、演、做"形式,让传统文化可感可触。学校将持续以传统节日为载体,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中筑牢文化自信,让红色基因与千年文脉共同滋养新时代少年的成长之路。
来源:山水城小学
供稿:肖婷婷
编辑:田田
审核:智慧
发布于:山西省赢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